【别样征途】沙漠中的绿洲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一提到我国的西北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干旱,继而想到了沙漠。我的家乡就是那沙漠中的一抹绿色,人们都叫它沙漠中的绿洲。
我的家乡是一幅画,它由很多元素组成,建筑、树木、沙尘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这座县级的小城市,养育了十几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很强大的能力:耐旱。在播种希望的春天,家乡的亲人们都忍受着频繁沙尘天气的骚扰,但除沙尘天气以外,家乡还是会有这个季节该该有的景色的。温暖的阳光喊醒了沉睡一整个冬天的花草,柳树也开始伸伸懒腰,吐出嫩绿的尖芽。小鸟也开始活跃,叽叽喳喳似乎想和世间复苏的一切都聊聊过去的这个冬天。由于天气干旱,家乡的降水量很少,但也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景象。这幅画的内容是丰富的,需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填充颜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中对四季的描绘,在家乡也有这样的景色。夏天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热的让人无处躲闪。三十几近四十的温度似乎会让人很躁动,实则不然。在那座小城市里,有一个避暑圣地——党河风情线,其中流淌着来自祁连山的水,为家乡的夏日不断降温,使人们可以舒适地、愉快地度过高温的夏天。每当夏日来临,人们在家中热得待不住,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党河风情线边的凉亭,喝一杯冰镇的饮品,观赏着水中央的电影,欣赏美丽动人的飞天,品味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个时候,一切燥热都已消散,只留下清凉的河水、宁静的夜晚和传播的文化。家乡的河为大西北带来了清凉。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家长则观赏者干旱地区少见的荷花,它确实是“出淤泥而不染”,令人们惊叹不已,像是有人专门清洗了它上面的淤泥一般。家乡的夏天因为党河而不再闷热,多了一些乐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如刘禹锡在«秋词»中说的,秋天比春天还要美丽。目光转移到乡下,好像棉花全都开放了,露出了雪一样白的棉絮;有的还是桃骨朵,看起来要涨的破裂了似的;有的含苞待放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农民伯伯都忙着摘棉花,让这片白云不再躲藏在天野之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虽然忙碌,但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摘棉花、收玉米无一不是耗费体力的活,但越是劳动,他们脸上越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秋意正浓,枯黄的秋叶正在飘荡。秋叶慢慢掉落,好像在诉说着些什么。一场细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一阵阵扑面而来,凉爽的风带走了一切烦恼。秋天没有春天的娇嫩,夏天的迷人,冬天的冷峻,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家乡有片胡杨林,到了秋天它的美妙多姿就藏不住了。都说胡杨能活一千年,死了一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每次它都让我沉浸那里的空气,那里远离喧嚣的宁静,那里金黄的胡杨树叶······久久不能回过神来。顺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忍不住想把它带回去夹在书中,让美丽定格在那一刻。小时候我总是会盼望着秋天,因为到了秋天等大家摘完棉花我就可以在棉花堆里躺着,就像躺在了一片云朵上面,可以用脸轻轻蹭柔软的棉花,就连晚上睡觉都不想离开这个童话般的地方,总是觉得床是没有棉花堆那么舒服、柔软的。
家乡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冬冷夏热。即使干旱,降水量少,但天气依旧会该膨胀就膨胀,该冷酷就冷酷,让你的小手无处安放。零下十几度,只要有水放在室外,就一定结成冰。来到另一个城市之后,我忽然发现下雪可以那么突然而又强烈,似乎它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对我们倾诉。由于雪量小外面寒冷,家乡就会专门在室内做一个人工的雪场,供孩子们玩耍。即使不下雪,依旧可以滑雪,打雪仗,堆雪人。天气寒冷人们就都躲在屋子里,但有一群意志坚定的士兵仍然挺立,时刻守卫着这座城市,这些白杨树似乎穿了厚厚的棉服,不畏寒冷。冬天最美的景色是穿着白纱裙的鸣沙山,清新、淡雅,让人们不敢靠近,怕惊扰了这个美丽的姑娘。这个季节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吃火锅,既暖和了身体,又过了嘴瘾。饭后在街道上散步,看见结冰的道路就会上前去溜冰,滑过来滑过去,听见汽车鸣笛便撒丫子跑向行人道。内心的喜悦按捺不住,就肆无忌惮地大笑,我们彼此嫌弃,却又无所谓。天气虽冷,但内心却很温暖。
我的家乡,是一个大家都觉得不起眼的小姑娘,在我眼里,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受十几万人敬仰,但她从不声张,从未抱怨——它有着美丽的名字——敦煌。
作者: 园艺1804 廖雪英
编发:成佳源 马晓阳
编辑:0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