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情感驿站】我看“学生记者”——记凤岗四周年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记者是什么?

  是能够“不囿于成见、不仰望权贵、不迷信权威——不论这权威是被权力、资本还是“民意”所加持,这一过程伴随着内心对自己的成长路径和自我价值的确认和坚持”的人。

  化纸为盾,执笔为剑,记者莫如是。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菁在《欲辩已忘言》里这样认为:“我们更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相信我们基于专业训练和一手采访得出的判断。这应该是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基础。”

  两年之前的我还觉得新闻联播就该天天有,觉得学校所举行活动时也是万事亨通,而未关注过那些报道是谁人又通过怎样艰辛的方式得来的,也未能理解到那些记者为什么要将这些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同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后传中的一句话: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当我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后,方觉曾经以为的“天经地义”来的多么不易,无关事件或活动的悲喜,得到信息的过程都是不容易的。

  “也是跪了两个小时的人了”,一场活动结束后一名负责摄影的同学拍着沾满灰尘的衣服这样说。

  是这样了,但除却活动之前必须的媒体宣传工作,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加繁重庞大的“不为人知”的后期程序:遣词造句、欲将所学都付诸于报道文章中的文字工作;从数十张不同镜头中选出最好的那张进行调色、补光的摄影工作;对图片二次加工修饰,琢磨如何将文字与图片以最佳效果呈现的网宣工作。

  这也仅仅是一次学生记者工作的一种表现形式。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影视中心、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一个“战场”要去征服。

  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学生记者见到的世界仿佛换了一个,看到的不仅仅是婀娜妩媚的舞姿,听到的不仅仅是绕梁之音,是旋转跳跃的文字。在他人眼中可以在舞台前方奔跑穿梭的学生记者实际上从来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活动,因为他们的心情比舞台上的人还紧张。

  就像学生记者肖澳、王嘉翊在第19个记者节发表的《当中|你永远都不知道一个记者可以跑得有多快》文章里写到的:“我飞快速记着每一个讲话人的发言,将每一个部分对应进脑内规划无数次的新闻稿架构当中;我每隔五分钟看一眼手机上语音备忘录的情况,生怕它因为意外的操作而中断。新闻稿必须在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交出终稿,一遍遍修改到最后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别急别慌。”

  记者,记着。学生记者,记着什么?

  记着什么?记着记者的责任,记着西农每次的改变,记着国家的改革发展,记着记着声音的发出,记着故事的传承,记着正能量的弘扬,记着自己。

  纸亦可以为衣袍,与人温暖,笔也可做石柱,为人擎起一座避难所,学生记者依旧飒爽。

  诚然,学生记者只是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宣传事业的补充力量,不过谁说我们没有一个赤诚的讲好西农故事的心呢?我们见了天地,也会见到众生,最终我们也将见到自己!

         

  作者:资环学院水保1703班汤晓迪

编发:李雪 武鑫

编辑:李雪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