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写在汶川地震十一周年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我是一个5·12汶川地震的经历者。
和很多四川人一样,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十年前5月12日两点二十八分的下午。
十一年前,我在南街小学上五年级。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两点半打铃。距离上课还有时间,很多同学都去了操场,教室里几个同学在,其中就包括我。我正在座位上寻找东西时,教室轻微摇晃起来,那感觉是曾经家门前修路,筑路机从窗外压过时我房间晃动的感觉。我当时没太在意,跟同学说是筑路机从校外经过吧。但摇晃越来越剧烈,有同学说是地震,但我坚决不相信,我跑下楼完全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以及从众心理,想看看这么剧烈的晃动得多大的机械才能支持。
地震二字在那时我的心里完全无概念,这也怪学校和父母从未给我们提起过。说起灾难,我觉得火灾、洪水、龙卷风、台风、泥石流和滑坡到和自己亲切些,因为这些灾难经常在电视中被提及。但对于地震,我完全不了解,这只在科普文章中出现的事情和自己相隔甚远,我只清楚地震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人的死亡,但对地震时周围会发生什么一概不知。也许这也是汶川地震造成那么多孩子死亡的原因之一,因为无知,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楼房莫名其妙倒塌,一切成为废墟。
也庆幸当年我距离震中很远,在我跑到安全之处后,我也坚信是筑路机造成的楼房晃动,直到班主任为我们普及了地震的知识后,我才清楚自己想错了。
我们班级在教学楼前的一个小花园处集合,老师清点了人数,班上同学都在,老师才放下了心。对幼小的我们来说,地震像是一场游戏,和科幻动画片中地球毁灭的感觉差不多。我们更希望地震能来得更猛烈些,在地球即将毁灭的一刻,我们将化身为超人去拯救世界。老师门很着急,但我们却异想天开,叽叽喳喳个不停。
一个女同学看样子很想回教室,她哭了,“老师我今天上学在书包里放了两百块,我能回去取吗?” 我们没有意识到地震的严重性,也对余震一无所知,和她一样,我们也担心着自己落在教室的东西。
“我去拿吧,你看好孩子们,”班主任对语文老师说完后就朝教学楼跑去,当所有人群都集中在花园边时,只有一个身影朝着相反的方向在奔跑。
同学们陆续被家长们接走,我很担心没有人来接我。爸爸妈妈在他们工作的学校,也忙着照顾他们的孩子,借老师的电话拨出去也总是忙音。最后是我外公来的,外公看我活泼地跑到他跟前,笑着说:“你别担心,我刚刚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了,他们都安全着的。”
“那我外婆呢?”
“外婆在家院子里好着呢,我在工地上突然地震了,你妈妈才打电话让我过来接你。”
“还有我舅舅、爷爷奶奶、伯父伯母、我姐姐呢?”也就在这时,我突然很想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很想知道我最亲切的家人们是否还安全着,如果有机会,我更愿意和他们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声音。
“放心,没事的,你舅舅下楼时扭住了脚,其他人也没事的,我们这边受灾不严重,”外公说。
在回家的路上,外公给我说了很多他所知道的关于这次地震的消息,我因为年幼,很多听不懂,只依稀记得路上很拥挤,人群匆匆忙忙。
下午,邻居们在十字路口旁的花园里搭了个简易的帐篷。“家里不太安全,大家就暂时晚上住这里吧,只要大家都在就好。”
家乡五月份的开始闷热起来,二十多人挤在帐篷里很不舒服,每人只能分得很少的空间。我睡在爸爸妈妈的中间,他们两个睡觉时尽量把中间空出,这样能让我睡的安稳些。我本来睡眠就浅,再加上闷热的夜间,很容易就醒来了。
地震的几天很安静,路上过往的车都没有,只留着孤独的红路灯任劳任怨地闪烁着,人间发生了什么,无生命的物体一概不知,它们只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了。邻居把他们家朝向街道的商铺大门打开,搬来几条长凳,大人们白天没事就在那里乘凉打牌,只要一发生情况,朝街上跑很方便。
回学校以后,关于地震中的一切我才清晰起来。那些天,电视里播放的几乎都跟地震有关系,救灾、关怀、奇迹,一个个都从电视里涌出来。新闻频道滚动播放着赈灾的最新进展,我能注意到的,就是看着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灾区捐款数量的不断上升。越是大灾越显大爱,因为人类在灾难,面前真的是显得很渺小。
地震后,我去了灾区两次,一次是2010年,去都江堰拜访一位亲戚。乘着都汶高速到汶川映秀镇刚通车不久,我们去了趟映秀。高速路沿途的山脉依旧保持着地震滑坡后清晰的痕迹,紫坪铺电站的水库夹杂在群山之间。仔细望去,可以看到都江堰到汶川老路的痕迹,盘曲在险峻的山间,像是一根细线在山腰上勒出白色的痕迹。
细看群山和绿水,一点也无法感觉出这是灾难之后的模样。群山不语,绿水不言,一切都很安宁。人世间再多的灾难,在山川河流看来,不过发生在万千年来的地质运动中,飞鸿一过的时间里。
我们看了映秀镇的漩口中学遗址,遗址的门口是一块时钟雕塑,指针永远断裂在了两点二十八分。一旁是汶川地震的纪念墙,雕刻着人们众志成城救灾的场景。倾斜倒塌的教学楼,唯有旗杆屹立在其中。
第二次去灾区是在2013年的寒假,是和父母还有外公外婆去北川水磨羌城旅游。水磨镇距离汶川很近受灾也较严重,我们去时,水磨镇已经重建完成了,地震后的断墙残垣变成一幅和谐的山水画,浓郁的羌族风情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水磨镇处在群山之间,依水而居。镇子很小,几条主街,青石板铺就的路面错落有致。羌族的建筑自古用石材和黄泥土搭建而成,重建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远远望去,别有风格的建筑点缀在青山之中。和绝大部分的古镇一样,店铺售卖着各式各样具有民族风情的饰品和食物。中心是广场,有镇上的居民外出散步,坐在广场的板凳上晒太阳。
在水磨镇居住的人们,继承着和镇子一样的安详和宁静。地震五年了,伤痕也随着时间退去,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恐惧,取得代之的他们灿烂的笑容。每一颗灵魂的背后,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对过往的回首,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我似乎看到了这个小镇未来的模样,地震让它失去了色彩,但也为它注入了新的力量。痛苦的经历无法阻挡人们前进的脚步,在一张张面孔之下隐藏了新的生机。大灾在让人们失去的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学会懂得和慈悲。
但当我回想起地震中触目惊心的数字时,又会让我跌入记忆的深渊。回忆有时是不可靠的,人们总是用轻描淡写来试图减轻回忆造成的伤害。地震对我来说,也许是小学生活中的一段插曲,但它给我带来恐惧的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生命的美好。所谓活着,就是在面对任何灾难时,依然有一份战胜一切的勇气。
如果能回到十一年前,我更希望从未发生过汶川地震,那里还是个宁静而温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也将照常进行,无恐惧,亦无悲伤。
作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电气151班 曹义杰
编发:刘雨婷 黄绚
编辑:刘雨婷 黄绚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