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情感驿站】雕虫孜孜七十秋 ——清明忆周尧先生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人各有异,您们却都拥有认真执着的性格,拥有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情怀,拥有定位社会与教育的目光,大学之大,不光有大师、大楼,更有精神的强大世界......”,又是春来时,又是清明忆先贤,西农学子的诵读声久久盘桓在晴日校园的上空,穿过时光的滚滚洪流,飘进东钱湖畔的昆虫博物馆,飘进半个多世纪前的国立西北农学院,先生啊,周尧先生,您听见了吗?

  我与蜂为花事忙,唤醒大地春光漾

  1912年,周尧出生在浙江宁波鄞县上周村,虽然家庭世代务农,但他从小就喜欢帮助母亲砍柴、采摘茶叶,并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大自然,练就了不一般的“上天入地”的本领和坚韧的毅力。从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到获资助赴意大利那波利大学学习,周尧以其杰出的科研才华打动着国内外多所高校求贤若渴的心。周尧是当时西尔维斯特利教授7名外国研究生中唯一来自东方的优秀学生,仅一年之后,被公认为Silvestri教授品学兼优的高徒,而且成为意大利皇家那波利大学的导师助理最有希望的候选人。无论如何,此时的周尧只要选择继续留在异国,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都可以拥有安稳富裕的生活与不可估量的似锦前程,可是,这会是周尧先生的选择吗?

  遽然一觉若有悟,何醒何梦不徜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声望,名誉,财富,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对于周尧,都不如祖国母亲一声轻轻的呼唤。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祖国河山遭到践踏,悲愤中的周尧发出呐喊“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

  从穿上了军装,投笔从戎,到以昆虫学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中英庚款委员会委托武汉大学组织的川康科学考察团。此后,周亚平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纸聘书来到国立西北农学院。从此,南方人氏周尧来到祖国西北,致力于昆虫学教学和研究。

  除了对昆虫学科严谨缜密的态度,周尧同时也深深关切着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了千百年的农民的疾苦,从1948年起在陕西关中、豫南、皖北、苏北等地危害成灾,小麦损失率达50%,个别田块收获不够种子,许多农民痛哭流涕,苦不堪言。接受治理任务后,他带领本系教师、学生在麦田观察,在关中各地调研,进行大面积药剂防治试验,很快查明了吸浆虫的主要种类和暴发规律,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小麦吸浆虫的严重危害很快得到控制。

  小虫已灭,留下的却是一个个丰收无恙的粮仓和无数农民朴实难言的深深感激,历史会记住,这片土地,曾因为周尧先生,而驱走了灾祸,以得安康。

  愿吾同道齐努力,确保环球永芬芳

  周尧曾说道“我愿在我见到列祖列宗时,能够无愧地对他们说,我心中无时不想着祖国,我一生没有浪费时间。”

  先生走了十多年了,以先生收藏的标本为基础而建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性昆虫博物馆,对中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自“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设立以来,几十名获奖的中青年学者已成长为昆虫分类学界的中坚力量。先生光风霁月的胸怀与格物致知的研学精神,如同时代的余音绕梁,袅袅不绝,跨域时间的瀚海,教诲着一代又一代西农人,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出无悔的青春岁月。

  作者:资源环境学院地科182余思玉

  编发:刘雨婷 黄绚

编辑:0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