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文艺花园】雕虫小技,刻画大千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扶贫一线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西农,有这么一片天地,那里搁置着许多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物件;在西农,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见面总是横刀相向,而不见半点血色。

  这些物件,叫做印章;这些人所做的事情,便是雕虫。

  仿佛在西农人的记忆里,雕虫总是能和一个名字划上等号——周尧。而这群人所为的“雕虫”,则有着更深刻的民族情结。

  印章,已经伴随着人类文明存在6000余年之久。世界各地印章无非不是伴随着文明出现在河流两岸,并作为装饰或标记物来使用。唯独这片滋养出中华文明的土地上,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

  中文里有个词语叫做印记。一部中国的印章史,能够完整的折射出中国帝制、书画艺术、民间交易、商贾文化等全部的变迁史。直到现在,它仍然在这些方面澎湃出旺盛的生命力。

  篆刻是中国印章文化艺术化的成果。也许很多人,特别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们,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新生事物的出现总能紧紧撩拨着现代人的好奇心,使得传统显得更加暗淡。正是因此,在当下校园引入传统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着让篆刻文化在校园中开枝散叶的初衷,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漆木篆刻协会成立。

  南绣三楼的楼梯口是一扇不怎么起眼的木门,门内却是另一番风景。传统的篆刻台、质朴的展柜拼凑出了这一间只属于篆刻爱好者的活动室。每周日的上午,都是他们在这里以印会友、畅所欲言的时刻。在这里,没有作业的束缚,没有琐事的烦扰,只有技艺的碰撞。刀尖与石头的砥砺声,仿佛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只剩下我们。

  

  正在静享篆刻时光的同学

  篆刻是一门可以修心的文化,方寸之余容气象万千。可能在大众的意识里,印章无非于写完书画作品后在上面盖上,以使作品完整;而或签署文件时盖上印章,以显威严。印章之气象远不尽于此。或许又有人知道鉴藏章、肖形章,但有着千年之积淀的文化怎能如此单薄?

  篆刻,顾名思义,一曰篆,二曰刻。篆者,书也,书者,有法也,所谓“篆刻”而非“刻篆”,书法(书画)是篆刻的灵魂。刻者,以刀雕琢也,雕琢者,工匠之技也。好的篆刻作品,非善书法且有工匠精神者不成也。篆者言布白分朱,白朱即阴阳,一方好印的布局,应阴阳协调。很多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此眼也,文有文眼,印自然也有印眼。

  

  凤鸣高岗桐生朝阳/张自明

  “刻画金石岂小道,谁得鄙薄嗤雕虫”,这是一代宗师吴昌硕对篆刻的正名。虽然时代的变迁使得印章的重要性大不如前,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代表封建帝制的官印已经不再,但现如今的公章仍是象征权力的凭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使用印章这一元素,使得沉寂多年的篆刻被重新引起关注。

  篆刻文化在西农这片土地扎根,虽然影响力不大,但漆木篆刻协会如同他们手手相传的印章一样,固守住一方寸土,打开门便是大千世界。

  

  

  作者:张自明,创新实验学院生技基地1603班

  编辑:邱美娴

编辑:0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