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时事茶座】观樊志民教授“开讲”有感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尽管农业在大部分人生活中很少被提及,但在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与之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关联程度的刻度,被细致到了天的单位。我们不能没有农业,也不能避免农业。我们可以不知农,不事农,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轻农。教授用略显凝重的声音说出这句话,他的一切心迹,表露在了人们的面前。农业值得重视,但是现状并不甚让人满意。

  在樊志民教授娓娓道来的历史中,我们发现,农业不仅只是农业。看似浅显的耕种之下,是源远流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更代表了整个国家的特性—开放性。

  在进一步拓展中,教授将话题拓宽至了传统文化。保留和继承决不可混为一谈。我们应该仔细辨别,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教授对于农业的精通,绝不只是来自于任务的要求,而是产生自一种热爱,一种自豪,这是一种永不弥散的情怀。

  ——人文18级杨佳欣

  

  从樊教授的演讲中我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明白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的重要原因:我们华夏大地独具的自然禀赋、我们华夏儿女智慧的生存理念和中华文明强大的更新完善能力。这些不仅仅是我们发达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繁荣、走向昌盛的重要基奠。我们的祖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探索着如何巧妙的应用天地变换来种植作物,顺天时量地利,繁衍生息,因而也孕育出了许多不同的饮食文化。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没有中断便是我们最值得自信的地方。

  现代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现代的中国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我们要发展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农业文明的智慧可以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更加让我认识到了农业文明、农业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之所在。“现如今社会,你可以不知农,可以不事农,但是不可以轻农”,或许便是樊教授乃至所有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人对于一些农业零基础人们的最低要求。如果没有祖先们的智慧探索和种植技艺的传承,没有农民伯伯们的辛勤耕耘,没有农业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我们还能不挨饿吗?还能有我们今天远离风吹日晒的幸福生活吗?还能有我们现在如此发达的上层建筑吗?因而农业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只有不饿肚子才能避开生存谈生活,才有余力去探索和发展其他的一些事物。

  ——园林1801李昕颖

      

  第一眼,樊教授是一个体态精干的学者。铿锵的眼神,坚定的向大家讲解着中华大地的优良农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西农人,在这样一个平台看见自己母校的学者,教授,农业历史的先驱者,心中满是敬畏感和崇敬感。

  从河流说起,从中国东西走向的河流对比国外南北走向的河流,是形成目前中华大地南北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理先天条件,是北方豪爽,一人端着一大碗biangbiang面,是南方精细,精尝细品对大米的热爱。千百年来,历史的场合形成了目前南北的辉煌文化,而正是有了樊教授这样的学者,才得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传统农业文化、文明的价值。

  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对农业的了解还是很欠缺,樊教授用带有陕西口音的普通话,不紧不慢的讲述着他对农业历史的了解,慢慢的聆听学生们的问题,并耐心解答。中华历史五千年,历史上的农业源源不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的百折不挠,需要樊教授这样的学者对历史的研究,也需要我们的努力奋斗和对新型农业的贡献。

  ——食工1801靳泽冰

   

  让我特别惊讶的一个地方就是,樊老师作为一名农学史教授,他的学识不仅仅是关于关于农业的,他对中国农村,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承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传承,传与承是有区别的,关于中国农村的变化,他说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也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但究竟这些方式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农村,我们是否丢掉了我们这个民族一些根本的东西,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是,让它进步的同时也要保留每个民族自己特色的东西,而不是说当城市人走进农村的时候,发现已经失去了新鲜感,都是千篇一律的。

  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多次提到了云南,作为一个云南孩子,我对节目中所谈的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十分真实的感受。作为我们国家中发展比较慢的一个省份,云南多山地,所以农民耕作时多在梯田中。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云南的哈尼梯田,每当清早太阳升起,阳光洒在在阶梯样的哈尼梯田上,人们便带着农具,赶着牲畜到田里去耕作。我觉得这是生活中很美好的时刻,我想农业不仅带给人们果腹的快乐,它更是生活的终极幸福源泉,我们的生活从农开始。

  ——计科1701杨燕若

    

  如果讲自己比作一种植物,樊教授就说自己是小麦,因为小麦春夏秋冬都吸收着天地的精华;当问及他是农业家还是历史家时,他说自己是“两栖学者”;他更把自己说为是农夫,他的使命是去解读那未曾中断的密码。仅一次在电视屏幕上的交流分享,足以成为我的偶像。

  樊教授的那句“我们可以不事农,我们可以不知农,但我们不可以轻农”可谓印在了我的心里,它说出了所有农业从事者最想说的话,也诠释出了农林学校成立的意义,让所有农业从事者有了底气有了干劲,更让这个社会知道了农业的重要性。

  这句话于我而言,是对我当时报考西农决定的肯定,也是对我父母的一种最好的答复,更是对作为西农学子的我的一种鼓励。

  ——园林1801  林颖如

 

  当今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中国,高层建筑迅速林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常常关注于最新的科技成果,却往往忽视掉贴近生活的五谷杂粮。

  回望历史,闻名遐迩的四大古国如今只有中国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长久的安稳生活和衣食无忧让我们逐渐不愁稻粮。然而很少有人想到,正因为中华横布的河流,土地才得以灌溉,正因为有广袤的土地土地,人们才得以收获。

  民为国本,食为民天。农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虽不像信息技术一般能时常带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却永远以最朴实的方式哺育着中华儿女。

  农业的收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也一种文化的融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民族的饮食,充分的体现着农业文明所带来的多元发展。不同的文化,在食物的碰撞中,完美融合,得以源远流长。

  仰望星空,同时也应脚踏实地。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怀着感恩的心,敬畏自然,敬重土地。

  ——英语1801  李佳桐

   

  世界地图看了百遍,中国地图看了千遍,我却从来没有发现中国的东西向河流的曲线是如此的美丽。中国河流流淌着的是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每一滴水都流淌着不平凡的意义。撒贝宁说的对,文明的密码就在我们身边。这世上所有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那些像樊教授一样的历史学家研究的东西并不像我们看来的那样枯燥,而是鲜活的、有意义的。

——植保1702唐亚洁

 

                                                                                                                                                                                     编辑:张娅菲

编辑:张娅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