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中外书架】读《梁家河》有感:还须甘为孺子牛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等信息)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是全书的四大部分标题,书中语言朴实而令人心生敬仰,真实而令人感动,读这本书就仿佛只身穿越回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在陕北窑洞的门口,看着年轻的主席与村民共同生产生活,在夜晚深思人生的意义等一幕幕场景,那段交织了激情和感动的艰苦岁月,如今正以纪实的形式接过40年前习总书记那一代青年的接力棒,向我们传递着新一代青年崭新的历史使命。

  书中第二部分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的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这些极为深刻地打动了我。

  陕北七年,当知青们受不了恶劣环境难以生活而纷纷离开的时候,习近平还住在一个老百姓的窑洞里。他说他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晚上的时候,村里边那些半大小子都会围过来听他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盖几个破被子,用身体来互相取暖。他为老百姓建沼气池,解决了他们的取暖做饭;为老百姓建淤地坝,使他们多打粮食,解决肚子问题;修男女厕所,解决上厕所的尴尬问题……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谋幸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为什么大家对一个十来岁的小伙有如此的亲近感、亲热感。为什么其他干部开会时,群众说闲话,基本上没人听,乱哄哄的开始,稀里糊涂地结束。而他开会,大家静悄悄。因为,他没有把老百姓当外人,他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铸造江山的主人,共产党离不开老百姓。他不说大话、空话,都是大实话,他干的事都是老百姓盼望的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信念,从在梁家河开展基层工作时就已然成为了他坚定的信仰。在梁家河服务的这些年,他深刻地将当地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而与此同时,他依然没有忘记人民群众给予他的帮助和鼓励,那才是他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面对数次申请入党屡屡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当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时,因为睡得比较晚,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外面都站满了送行的乡亲们。正是人民群众这些心灵馈赠,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与老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情怀与日俱增,日益深厚。习近平后来这样写道:“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多年磨一剑”,这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这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剑。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归结起来是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毋庸置疑,基层干部的艰难经历,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后形成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我们党员同志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浮”:浮于表面,浮于形式。我们往往将目光放得很“高远”——而这种“高远”则是以远离人民群众为代价实现的“个人主义色彩”抱负,并且为了粉饰错误而美其名曰“大城市里也有我们的价值”;多少人渴望于走向城市,实际上是将人民群众之利益作为个人利益所得之附属,将人民群众之利益作为个人得利的借口,这种“高远”之思想是对人民群众——党的根基——的严重损害;而但凡涉及群众之利益的问题,则将其视为“麻烦”而以走马观花随便做做的傲慢态度处理。

  然而习近平总书记以实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一直在感慨,一个人,特别是在城市里长大的青年,要有多强的信念、多大的毅力才能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坚持下去,一扎根就是七年;“俯首甘为孺子牛”,放下城里人自诩为“高贵”的人格,俯下身子亲吻土地,同农民群众融为一体,终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对此,我深感愧怍。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2015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第一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不完整的,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还要做到精准扶贫。在他的身上,无不闪烁着群众思想的光芒,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身上体现出来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学习。

  梁家河岁月白云苍狗,然而它带给习总书记的记忆却历久弥新,而我们也有幸阅览那昔日的激情故事。回首那个最具抱负的年代,再看现在我们的新时代,广阔的天地下我们这一代青年依旧有着旷阔的作为,“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作为最具创新和活力的社会群体,我们必然要承担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那个时代艰苦创造的先辈们最好的馈赠。

  拜读此书,回味往日岁月,再走信仰路程。

  作者:人文学院社会学本科生党支部  滑哲

  编辑:贾俊贤

编辑:0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