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校园展厅】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梁家河》有感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等信息)。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读全书,我深刻认识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便是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头”。因此,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要深入学习《梁家河》里所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为投身伟大事业的实践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引经据典的讲话,都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读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把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他从未忘记阅读。从被煤油灯熏黑了的脸到跑30里路为借一本《浮士德》、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他真的把读书当做自己的爱好,正是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累积。对习总书记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要养成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空白,从而为学生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能团结人的优良品格。习总书记的“团结观”源于父亲习仲勋的教诲。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主席,父亲习仲勋曾长期在革命根据地从事群众工作。父亲经常会跟习近平讲团结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习总书记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不依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是团结,让习近平学会主动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是团结,让习近平扎根人民、团结群众。作为青年的我们,在做一些学生工作的时候,也要时时刻刻想着团结同学。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一个团结的集体会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团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团结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面对群众贫穷的生活,习总书记敢于担当,带领村民修厕所、打水坝、通沼气、办铁业社、建磨坊、开扫盲班,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困难,习总书记从不退却,扑下身子解决一切难题。为了能在建沼气,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又是学习“取经”,又是实地考察,始终奔波忙碌,可他丝毫没有倦怠,因为他相信,难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实干就是解决办法。在他的努力下,“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了。当年沼气池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宣传画,便是习总书记勇于担当、追求实干的最生动的写照。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新时代呼唤勇于担当的新青年,民族要强盛,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没有担当精神不行。勇于担当,体现了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面对困难的气魄。唯有勇于担当、追求实干,才能凝聚起团结协作的活力,进而增强推动学生工作有效进行的执行力。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让我们从《梁家河》中汲取精神力量,以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作者: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公管本科生党支部  赵汉卿

编辑:李雪

编辑:李雪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