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花园】从诗歌看美学表现主义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
美学作为哲学的八个二级学科之一,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而表现主义美学流派则是西方美学思潮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个美学流派。在多个艺术领域,我们均可见其踪迹。表现主义它不同于模仿主义,它强调在内的表现美,而不是在外的再现美。是一种强烈非写实的,夸张与变形的,将主观感情倾覆于客观物质之上的流派思潮。
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主义美学见于绘画中,如蒙克的《呐喊》、凡高的《向日葵》等是纯粹以线条,形体和色彩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唯一目的的作品;而在小说中,强烈的表现主义凸显在卡夫卡等人的小说中,如《变形记》,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了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似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在音乐中,表现主义美学也有重要影响。其主张用音乐去表现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那种压抑、孤寂、苦闷、绝望、刺激和疯狂的情感……表现主义美学所触及到的领域时实难胜数,但诗歌爱好者可能会问:表现主义是否也深入到了诗歌之中?答案是肯定的。那又会有人追问,表现主义美学如何在诗歌中体现,或者说如何从诗歌之中看美学的表现主义?
对表现主义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中心在德国,在德国最先形成对世界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表现主义诗歌流派,也不足为奇。表现主义诗歌,在百度上搜索可知,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破坏传统语法,经常省略动词、冠词,甚至主语,以不相连贯的意象并列创造奇特的幻景。以梵·霍迪斯的一首小诗《世界末日》为例:
众多的人们一齐流感
火车从桥上飞坠而下
诗句简单到吝啬,词语简洁到一丝荒诞,没有一个多余的形容词,只有读者多出来的无限念想。世界末日那天可能一如平常,比感冒的发生还要平常;比车祸的丧生还要平常,那为何如此多的人们一齐恐惧?流感而已,照样接吻;车祸罢了,不关我事,我们每天都在习已为常中接近死亡、侥幸逃脱,为何需要为世界末日的到来刻意留一个恐惧的位置。诗人仅仅以两行诗、几个不相连贯的意象,便将世界末日拉到我们面前,这不常规的表述又扯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恐惧。是的,这就是表现主义诗歌,它极具叛逆性,以自由的形式、强烈的节奏,展现赤裸的激情,普遍表现人物内心的喧嚣不安和非理性情感。《世界末日》仅是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一个剪影,若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可西读伊凡哥尔的《走向苦难的行旅》、特奥多尔·多伊布勒的《黄昏》、《花园里的小男孩》等其他作品。那都倾注着战争过后的强烈的主观情感,它们会冲破一切表象,直抵你内心深处的柔软。可以说,表现主义诗歌,外表的装饰并不强求,情感的表现才是核心。
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确是影响很大,对中国诗歌亦有很大的推动。可能有人会说,诗歌中的表现主义美学,我国自古有之。我对此不予置否,但我现在想说的是,中国现代诗歌之中的美学表现主义。其受时代潮流的席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冲击。其中,中国现代表现主义诗歌最具有冲击性的,莫过于朦胧诗派的作品。而其又以海子的诗歌最为强烈。这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诗派,诗人们刚从文革的“革命激情”中脱身,急需在新时代找回自我,表现自我。他们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望,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不再一昧地唱颂“大堰河,我的保姆”,也不总是歌颂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们要表现的是自我对新世界的强烈感受。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再如海子《四姐妹》中的: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这些都是找寻自身意义、表现自我的代表作,它们表现的美,随着诗人内心感受的改变而改变。可以是绝望的美,也可以是希望的美。像那“黑色眼睛”,我何必用来“寻找光明”。如果我感受到的是绝望,那便会用来“融入黑暗”,所以,诗人此刻表现的一种希望。再说《四姐妹》,如果海子此时充满希望,那所表现的美应该是这样的:
我告诉四姐妹,这是希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芬芳
天空上面是阳光
道路前面就是远方
你看,表现的情感不同,所展现的美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因为表现主义不变的只是表现本身,它表现的美是时刻在变的。但其他类型的诗歌则不一定能做到这点,就像颂歌总不至于变为丧歌。你尽可以对你的乳母写“大堰河,我的仇人”,也可以对鲁迅先生写“有的人死了,他早该死了”,但没有人会承认这是诗,不会有人觉得这表现了一种美,这都是没有意义的内容,甚至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丑陋。这便是表现主义诗歌与其他类型诗歌的一些区别。诗歌中有些美它是永恒的,但表现主义诗歌中的美却是多变的。所以,你时常会觉得某些诗人的不同作品跳跃性太大,其实只是他将自己的大幅度情感波动表现在诗歌中罢了。
至于海子,至于海子的诗歌,为何他是中国现代表现主义时歌最典型的代表人呢?因为他的人、他的诗歌都是最纯粹地践行美学中的表现主义。他爱,便为女友写万言诗;他惑,便远行西藏、青海;他闷,小饭馆门前自读自诗;他绝望,安静躺在铁轨上。而海子的诗歌则不拘一格,有时为了表现自身的强烈之情,可以打破语法结构,打破常规诗意的美,以此展现最纯粹的情绪。开心就是“太阳的音乐 太阳的马”,读者可能会犯蒙,这是什么诗句,能正常点吗。不,不能,就是开心才这样,不这样不开心。读到这样的诗句,你会感到惬意,好似起风了。若是伤心,他则说“水抱屈原是我,如此尸骨难收”,或许你读着会觉得别扭,改成“水抱着的屈原是我”,可能会读着更畅快,可这样的话,你就不能强烈感受到作者的不畅快。你会说他哪有屈原伤心。感动则是“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的额上”,而幸福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以说,海子的表现主义诗歌太纯粹,纯粹地它扑面而来,你可以看到骨头的裂缝,却没注意到他的表情是哭还是笑。
英国的H·沃尔波尔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这句话用在海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用生命来为他的人生,他的诗歌做了最好诠释,爱恨情仇都表现在行动中,诗歌中,一个充满感情的纯粹的人。这是他这个人本身所表现的美,当他的美与诗歌所表现的美相结合,那便是诗歌中最精彩的美学表现主义。
最后再为大家推荐一首海子死前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一下诗人所表现的痛苦,绝望。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字记者:法学院 1702班 潘信华
编 辑: 潘芷君
编辑:潘芷君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