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2015年7月26日到8月9日WWF秦岭青年使者渭河考察队暨西农绿色营
队员进行河道调查
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那一年,我正年轻,我离开了家去远方流浪,我的心里满是希望和梦想”伴随着熟悉悠扬的营歌和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营员们迎来了营期的最后一天。雨落下,歌响起,思绪百转千回是不舍,是感慨,是成长。回顾这段历程,从最开始时的集训准备到出营一路的骑行调研,再到后来都还还没来得及反应营期就结束了。重新体味营歌似乎每一句歌词都能在脑海里找到一个个相对应的画面。或许在以后的某年某月某个地方不经意的听见这首歌,自然的就想起2015年的那个夏天,一群人背着包,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沿着千河流域一路骑行一路调研。
前期集训,相互适应共同努力
2015年7月19日到7月25日,是西农绿色营7天的出营集训。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筹委和队员要组织分配好各个职能小组。包括环境宣传小组,网络宣传小组,自然体验小组等,职能不同,任务不同。正值盛夏季节,天气炎热,营员们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待在北秀207。不大的房间容纳了十多个人,拥挤,闷热,不透气。但是每个营员都没有抱怨个不满的情绪,通常是一进入办公室就立即坐下来打开电脑认真的做自己的工作,查阅资料,制定路线,联系当地有关部门等 房间里一片热闹却不失秩序。营员之间相互合作,此次配合,高效的制定并完善了出营期间的具体策划,准备好必须的物资。
在每天早上工作之前,队长会带领营员在操场上跑步,进行体能训练。预防营员在出营期间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在集训前几天部分营员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围着操场跑几圈累的气喘吁吁。后来,随着每天的锻炼,体能明显有了提高。营员冬瓜开玩笑的说:“跑步很累,但是得坚持不!不然后期出营拖大家后腿可咋整啊,要是体力不支晕倒了,没男生背的起就更尴尬了”。
另外此次绿色营较之往年一个大的改变是有省外营员的加入。来自安徽合肥的向阳花和四川成都的冬瓜。筹委一方面想通过省外营员的招募扩大西农绿色营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想借鉴省外绿色营在发展熊的优势,互补互助。
出营调研,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绿色营于2015年7月26日晚7点左右从杨凌出发,到达第一个考察地点陇县时已是晚9点左右。天色变暗,天空繁星点点,从火车站到落脚点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营员们背着沉重的行囊,披星戴月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快速前进。不知时谁起了一个头“ 那一年,我正年轻 ,我离开了家去远方流浪”随后大家附和着一起高声唱起来。响亮的歌声夹杂着风吹动路边树林的声音 久久的回荡着。
经过一晚短暂的休整,第二天营员们立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调研中。后来大部分的营员都表示在陇县考察的三天是整个营期最为辛苦的。河道组需要走完陇县段的整个千河流域,农村组需要考察陇县下属几个乡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在调研的第一天自行车还没有托运到,营员们所有要考察的地区,河流 全部徒步行走。当时陇县烈日当空,气温到达30多摄氏度,营员只有一顶简单的帽子遮阳。在这样的条件下行走了七八公里,晚上回到落脚点时营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晒伤。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苦抱怨累,简单的整理后,便在队长的组织下总结一天的工作。
政访,企访,民房,河道调研,农村考察是绿色营的日常工作。河道组成员沿陇县千河段上流骑行到万家峡水库,之前网上所查路程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骑行距离远且多是上坡,营员到达万家峡水库已是中午一点左右。烈日暴晒,所带饮用水已经喝完,水库周围没有饭店商店,荒芜人烟,四个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分六个馒头两袋榨菜。
在陇县一路上的艰辛与不易,促使着营员快速的调整状态去适应环境。河道组沿河考察记录下典型地段水情情况,采取水样分析水质,并对沿岸工厂进行企访,到相关部门了解信息。农村组深入陇县乡镇农村与当地村委会,村民交谈,参观农业示范园,调查农村及其农业发展。
经过陇县的磨合与适应,到达千阳县之后,营员大多掌握了规律和方法,积极主动的处理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政访,企访,进行的比较顺利,当地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的社会调研是比较支持的。
同时千阳县的中心广场宣传活动,红峰希望小学的环境教育活动。在营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当地居民了解到了很多的环保小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在同小朋友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环保理念,鼓励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后期,绿色营转移到冯家山水库,在两天的驻扎时间里,了解水库基本情况,然后到达宝鸡市渭滨区继续调研,进行广场环境宣传。
这一路走来,气温高,路途远,被拒绝,被误解,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好在,营员都没有放弃,把所有经历的艰难困苦转化成养料,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营期结束,温暖与感动并存
绿色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兄弟姐妹。正是有了此次的相互照顾,默默付出,营员才能在远离家人,远离学校的情况下,一起坚持下来,走过这段此生都难以忘怀的路途。
烈日暴晒,天气炎热,远距离长时间的骑行。到了上坡的时候,部分女营员体力不支难以坚持,会停下来推着自行车往前走,这是其他营员会选择停下来推着车陪她一起走,走到前面的营员会返回来帮助推车。绿色营一起前进,不让一个人掉队。
沿着千河流域调研,营员们结束了一天的任务,回到落脚点小组总结之后。大家会聚集在一起玩各种趣味小游戏,例如逢七必过,杀人游戏,拍纸片,输的的人要真心话大冒险,在游戏的过程中,营员们减少了彼此的距离感,更加亲近更加了解。同时,把游戏中的默契配合延伸到工作中。医疗小组的成员会每天提醒大家喝霍香正气水,休息防暑防晒,路上骑行注意安全。
一个营期结束,营员对此次的信任感也大大的增强,大家一起走过了这段辛苦的路程,一起吃过苦,一起流过汗,一起欢笑,一起忧愁,因为走过,所以懂得,所以珍惜。一件一件细小的事,一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承载的都是满满的感动。营员之间的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在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营期的结束,或许只是一段行程的告别。那些绿色营一起走过的日子,路过的城市和村庄,在山上看过的星星,在河里见过的水鸟,, 太多太多,在日后某一天回想起来的时候,没有遗憾,没有抱怨,剩下的只有感动和温暖。庆幸自己在大学有过这么一段不一样的体验,有这么一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小伙伴,从心底感激这次出营带来的成长与收获。在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岁月里,带着这次营期所沉淀的经历,更好的前进。
或许在日后不经意听见那首熟悉的歌那句熟悉的词,感慨的泪湿了眼眶,“那一年,我正年轻,我离开了家去远方流浪,我的心里满是希望和梦想”
那一年,我正年轻,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