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青春三下乡】解秦腔风情

——西农大赴秦腔传唱地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2015年7月20日至此,解红色精神下的秦腔风情——西北农林大学暑期秦腔调研队的系列调研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调研队分别从对秦腔红色历史溯源的追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了解、未来传承情况三大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查走访。

  自西周传唱风韵千年,到如今传承穿越时空——追溯历史篇

  走进陕西省秦腔博物馆,解秦腔历史风情——调研队走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结合之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了解到秦腔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堪称中国戏曲文化的 “戏祖”,被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秦腔产生了深深地敬畏之心。

  探访研究“中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秦腔艺术”第一人张晓斌老师,解秦腔红色风情——秦腔被毛主席称为“对革命有功的戏”,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调研队拜访了张老师,了解到了自反法西斯战争以来,“新秦腔”的整个起源发展过程,秦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过的作用让我们心怀感恩,秦腔发出的凄凉而雄壮的怒吼、体现出来的“中国魂”依然应该响彻传承在今天!

  行内行外协力助推期待源远流长,官方民间共同保护力求步步为营——探访现状篇

  了解官方政策保护,探秦腔现状——自“十八大”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以来,传统文化义不容辞担此重任。本次活动中,我们见到了西安广电中心艺术处处长——杨居礼先生,为我们从国家对于秦腔保护的政策、各省市区以及民间剧团的大致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政策保护下秦腔艺人和剧团的希望。

  采访专业人才,赏秦腔戏韵——调研队此行相继采访到了秦腔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李小峰老师;秦腔名角、“把秦腔带进课堂第一人”的张宁教授;中国秦腔网创始人、长安小生刘彭涛先生;我们看到了他们为秦腔做出的牺牲和付出、更了解到了他们对如今秦腔不容乐观的现状的担忧,他们的甘愿为秦腔传播和传承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代代秦腔人对这种文化的奉献。

  走进民间庙会自乐班,解秦腔民情——我们一行人在调研期间前往秦腔发源地之一的富平县,走进民间自乐班,对自乐班的艺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跟拍记录,前往美原庙会探寻秦腔的脚步,并与村民对于秦腔的喜爱和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问卷,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进行了红色精神宣讲,对村子中的学生们进行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介绍。

  老一辈人唱念做打终身献给秦腔,年轻一代合力创新舞台换新颜——传承未来篇

  来到富平县阿宫剧团,看老一辈秦腔人的付出——如果说,传统秦腔是一种高亢粗犷,那么北路秦腔阿宫腔就是干流中的细水流长,我们在富平阿宫剧团里,有幸采访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路建龙老师,并跟随演员周宁老师进行了《锦香亭》选段唱腔和动作学习,这让我们体验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功夫。

  走进西安戏曲研究院小梅花艺术团,看秦腔新一代希望——小梅花秦腔团,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近年新组建的演出团体团内艺术人员平均年龄20岁,担负着秦腔艺术事业薪火传承的重任。调研队正好遇到了该剧团演出,我们对其进行从后台到前台进行了跟拍记录。

  经过十几天的调研活动,我们应该去相信,我们的戏曲文化需要传播,需要传承;同时了解到了我们的戏曲正在传播、正在传承,但是仍需要更多的关注。现如今已有包括开办专业戏校、发展剧团演出场次等方式,而如何将秦腔艺术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不过,自“十八大”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此时秦腔文化的低谷,是为了未来的涅槃重生积聚力量!

调研队对各界人士进行了的采访活动记录

走进剧团进行跟拍聆听学习

走进民间对于自乐班、庙会和人们心中的秦腔进行走访了解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