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林
一、个人简况:
张雅林,男,汉族,1959年生于陕西省洛南县,籍贯陕西省商州市。
二、受教育情况:
1、1978~1981年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本科生,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2、1982~1985年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尧教授。获理学硕士学位;
3、985~1988年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周尧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
4、1992~199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博士后。
三、工作简历:
1、19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2、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3、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4、2000年任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职称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昆虫研究所所长。
5、2001年任校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6、2004年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图书馆馆长、校农业科技博览园主任、昆虫博物馆馆长。
四、出国访问:
1、1992~199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博士后。
2、1993年8月参加在希腊举行的第八届头喙亚目国际会议,在大会上做了题为“A generic revision of the Austro-oriental Selenocephalinae”的学术报告,并联合发起、参加了由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叶蝉系统发育协作攻关小组。
3、1995~1996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从事合作研究;
4、1996年10~11月获美国Smithsonian Institution资助在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短期研究。
5、2001年陕西省农业系统三五人才学习考察团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学习,21天。
6、2002年6月1日~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际关系访问团访问美国5所大学。
7、2003年11月~2004年5月在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科学研究。
8、2005年9月14日~10月8日“赴澳新大学校长领导能力建设项目考察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新西兰大学校长委员会(NZVCC)和澳大利亚校长委员会(AVCC)共同组织。
五、业务工作简况:
1、教学方面:
1)先后承担了“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生物多样性”、“昆虫分类学”、“保护生物学”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昆虫分类学”课程199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2)参加了《昆虫分类学》(全国统编教材)、《昆虫分类》教材的编写。
3)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重点开放实验室访问学者20余人。
4)作为加拿大访问学者、叶蝉专家Dworakowska的合作导师,从事中国小叶蝉研究(加拿大CIDA基金项目),1999.8-2000.8。
5)1998年被评为校“十佳教师”。
6)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成果奖。(主持人)
7)2004年“普通昆虫学”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名)
8)2004年“资源昆虫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2、科学研究工作方面:
自1982年起专事昆虫分类、形态、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后又相继从事了农业昆虫、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资源昆虫和烟草昆虫的研究。先后主持、参加了34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现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研究专著4本,参编专著4本,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
叶蝉总科昆虫分类、形态及生物地理分布研究:
发表科研论文37篇,出版研究专著3本,在叶蝉科昆虫分类研究方面发现新属17个,新种近200个,中国新纪录种30多个,确认亚科级、族级、属级和种级新异名近30个,新组合28个。
对世界缘脊叶蝉亚科和杆叶蝉亚科作了订正;近几年又和英国专家合作进行了叶蝉系统发育研究、对叶蝉总科高级阶元分类系统作了订正研究;对中国离脉叶蝉亚科作了分类订正研究。并进行了叶蝉总科、离脉叶蝉亚科、大叶蝉亚科生物地理分布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小头叶蝉类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研究、叶蝉科地理分布研究。
1)协助主持、实施完成的“刺吸式口器昆虫分类研究”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协助主持并实施完成的陕西省攻关课题“陕西省果树传粉昆虫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已通过陕西省科委组织的联合验收。专家评价达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现正在西北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广大果农普遍欢迎。
3)协助主持、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肚倍蚜种群生态学、倍子形成机制及增殖技术研究”等3项课题。在倍蚜繁殖和倍子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研究进展。
4)主持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芫菁人工饲养及斑蝥素类新农药研制”,研制开发昆虫源农药产品,已取得重要进展。
5)参加完成了陕西省烟草公司科研项目(1992~1995)“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搞清了陕西省烟田、烟仓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防治试验,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案。为解决重要经济作物烟草的害虫种类鉴定和防治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在农业害虫研究方面,早期从事重要农业害虫小地老虎虫源性质研究,搞清了陕西省小地老虎越冬代虫源由南方迁飞而来,从而为生产上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
后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重点倾斜项目“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策略研究”,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
参加完成的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目“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渭北苹果主要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对近年严重危害的二斑叶螨和苹果套袋果实黑点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筛选出针对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提出施用技术规范;苹果大改形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解决了高密度状态下的一些病虫危害问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显著地提高了苹果品质:无公害苹果网站和病虫害专家系统的建设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传播农业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无公害苹果产业的发展;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天敌对有害物的控制作用为基础的苹果病虫综合防治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在苹果套袋果实黑点病研究、无公害苹果网络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7)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珍稀种类濒危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 已通过甘肃省科委组织的验收鉴定,国内外专家一致评价达国际先进水平。
六、社会兼职: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昆虫研究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昆虫分类学报编委和副主编、中国蝴蝶主编。兼任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中国动物志》编委,动物分类学报编委,Entomologia Sinica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
1、协助周尧教授于1989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国立昆虫博物馆并负责管理,后又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主持完成二期新馆建设于1999年开馆,正在进行第三期新展览馆建设。昆虫博物馆现已正式开放近20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昆虫学知识的作用,在国内颇具影响。1999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00年5月又被命名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2、将原校昆虫分类研究室逐步发展成校昆虫研究所、农业部昆虫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所一起合建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000年主持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
3、兼任昆虫分类学报编辑、编委、副主编,20多年来为国内、外昆虫分类学工作者提供了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每年还从国外交换回270多种科技期刊和专业书籍,其中有200多种为国内独有,有力地支持了国内许多单位的昆虫学研究工作,并多次在有关评比中获奖,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七、荣誉:
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国家第一、二层次百千万人才。曾被评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杨陵科技新星,咸阳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咸阳市“新长征突击手” ,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第一层次“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获周尧昆虫分类奖励基金一等奖,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712100陕西省杨陵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电话、传真:029 87082808或87092190(办)
电子信箱:yalinzh@nwsuaf.edu.cn 或yalinzh@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