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情感驿站】劳动的礼物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DSC_1693.jpg



前些天趁着五一假期回了一趟老家,真正意义上的老家,掐指算算可能有12个年头都已经在那里度过了,久别重逢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扫除,灰尘、蜘蛛网、无用的杂物都去除掉以后,过眼处很是轻松,但留下的旧物什却是沉甸甸的落在了心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我想劳动它本身也就是没有脑力和体力之分的,或者说脑力和体力劳动本身就是属于一个整体的。就像大扫除给我感触最深的除了酸痛的肩膀之外,一张张旧照片,一盘五子棋和象棋,小时候种下的葡萄藤枯黄的枝干,整理这些的时候往往比搬家具更费力些,一拿起就久久不愿放下,我想这就是劳动回馈给人的精神沉淀,就像躬耕农田的祖辈们,劳动带给他们最深的不是黝黑的脸庞,反而是内心的韧性和对土地的眷恋。

但对于现今而言,虽说脑力劳动在劳动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劳动的质量却似乎越来越低。大量模块化的和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各个角落,易于获取信息的便利使得多数人拿着所谓精粹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想这不能称为劳动,劳动更像是一个碾盘,原材料在不断的精炼中萃取出最精华的一部分才是劳动,换言之,劳动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拿别人萃取出的东西再次萃取,这是不顶用的。

在我意识到这一点后,看视频时我有意识的关闭了从前称为快乐源泉的弹幕,读书时有意识的把一句不理解的话从多个方向展开而不是单纯看注解,拿前文来作个比较,我想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思考并进行生动的创造,我称之为劳动的加工过程,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粗产品,也即是游离于自我精神框架之外的等待吸收的知识。

而接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想这述明了劳动带来的真正礼物。作个例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着重描绘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而这百遍的独立思考使古人们有了足够的游离知识,在自我的精神框架中用这些知识,碰撞、联系从而认识、咏叹世界,再将知识组合,编写成诗、词、曲,这些诗词曲又夹带着他们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风骨,一个人的气魄,一个人的精神所在。

而从这时起,每一份知识都嵌入自身的精神框架,每一份游离的知识都脱去外在的标签,真真正正纳入自身的精神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简言之,这就是劳动给人带来的精神沉淀,一份最大、也是最好的礼物。

作者:资环学院 环科1801 展翔宇

编发:杨佳欣

责任编辑:靳军



编辑:杨佳欣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