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校园展厅】做好农科新闻的“微积分”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动策划,从我30多年采写过的农业科技新闻中精心选编而成的《颠覆性农业科技》一书,最近持续热销,大大出乎出版社的意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2018年7月,该出版社三农编辑部负责人找到我说,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相关内容,拟策划出版《颠覆性农业科技》一书。出版社认为,我在农业科技新闻领域坚守30多年,写过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还多次获得中央领导人的批示和肯定,希望我配合完成这个选题。

  说句心里话,我不想承接这分外的工作。一是本部门各项采访任务多,为版面供稿的压力大。二是自己虽然报道过不少颠覆性农业科技,但出版这样的书应该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当天深夜躺在床上,还想着如何婉拒出版社。谁料到,越想越难以入睡。在人民日报社领导和同事们关心帮助下,我几十年来采访农业科技的点点滴滴,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清晰起来……

  第二天早晨6点赶紧起床,根据回忆迅速整理了一串题目,立即用微信发给三农编辑部负责人。当天下午,对方回复说,太好啦!这些都是颠覆性农业科技!趁热打铁,我连续挑灯夜战,整理出相关电子文档发过去。随后,出版社将该书确定为年度重点图书打造,加紧编辑和设计。

  2019年3月,《颠覆性农业科技》正式出版发行。紧接着,出版社又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攻略——

  3月30日,出版社选择北京最具人气的大型图书卖场——西单图书大厦举行新书首发式,并邀请我和多位农业专家到场,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购买和现场互动,气氛活跃而热烈。西单图书大厦业务负责人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农业类图书也能得到市民青睐。

  4月27日,在2019年北京书市期间,西单图书大厦再次邀请我到朝阳公园办新书讲座,并现场签名售书。

  7月底,出版社围绕该书内容,联合有关单位又举办了颠覆性农业科技论坛,几家网络平台同时直播,浏览量当天就创下33万人次的纪录……

  回顾《颠覆性农业科技》一书策划和出版过程,结合我从事党报农业科技报道30余年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新书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做好农业科技新闻的“微积分”。

  众所周知,微积分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分水岭,在现代科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微积分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 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通俗地说,积分相当于是指事物经历时间后产生的总变化量,微分则相当于指事物在每一个刹那的微小变化量。积分显然是由微分累积而成的。即一段时间的总变化量,是由这段时间中的每个刹那的变化量累积而成的!我们将总变化量切分成一份一份(一刹那一刹那)变化量的过程叫做微分;而将一份一份的变化量累积出总变化量的过程叫做积分。微积分学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学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首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1986年8月,我从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幸运地分配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科技组,开始从事科技新闻采写。“我一个学农业的能报道好科技新闻吗?该怎样规划好个人的职业生涯?”经过几番思考,我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具备系统农业科技知识的优势,在完成报社各项重大采访任务的前提下,采用交叉学科的原理,集中报道和研究新闻与农业科技的交集,即农业科技新闻。主要方法是,借鉴“微积分”原理,将微积分学探索性的引入到新闻采写实践中,力争在这个充满挑战却具有巨大诱惑力的领域探索出一条道路。

  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明确积分的定位,定位清晰了,就为微分指明了方向,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失误和少走弯路,同时也激发自己的兴趣和奋斗动力。为此,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搜索到一些有价值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确定积分的目标是探索农业新闻理论和规律,发表相关论文并出版专著。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采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方法和目标明确后,就需要专注!要坚持!需要从一个一个的微分做起。无论事情大小,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不放弃。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有多忙,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采写农业科技新闻。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环顾四周,从事农业科技新闻采写的众多媒体同行,记者大都换了五六茬,惟有我坚守阵地,不改初心。

  第四,要敢于理论创新。当今世界是一个创新的世界,而知识更新速度和信息传播速度,可谓日新月异。新闻工作,与生俱来就是“喜新厌旧”的,更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挺立潮头,引导正确舆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此,我在新闻“微积分”中坚持大胆创新,在专著《农业新闻学》中首次提出农业新闻的基本概念和采写规律,经国家农业图书馆检索国内外文献确认,其中6个观点均为创新。在专著《超视距新闻传播》中,我大胆探索超视距理论在农业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专家型记者的成长路径,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好评。

                    

                 

  作者:蒋建科,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我校植物保护专业1986届毕业生。

  编发:成佳源